神奇的大自然里孕育著許多有趣的植物,今天給大家介紹幾種比較獨特的吧。
1、吃人樹
在非洲馬達加斯加的一些地方,有一種會吃人的樹.它的形狀像一棵巨大的菠蘿,高約3米,樹干呈圓筒狀,枝條如蛇樣,因此當地人稱它為“蛇樹”.這種樹極為敏感,當鳥兒落在它的枝條上,很快就會被它抓住而不見了.美國植物學家里斯爾曾在1937年親身感受到蛇樹的威力:他無意中碰到樹枝時,手很快就被纏住,結果費了很大力氣才掙脫出來,但手背被拉掉了一大塊肉。
2、獨木成林
熱帶地區的榕樹,軀干上往往生有許多隨風飄蕩的氣根。這些氣根生命力很強,一旦接觸地面,便可扎入土壤中。氣根在土壤中獲取養分后,生長極其迅速,逐漸變成樹的新干,與主干共同支撐起樹冠。榕樹越大,這種新干便越多,以至逐漸形成了大片的樹蔭,宛如一片小樹林,可實際上它是一株樹。這種榕樹獨木成林景觀在我國的西雙版納較為常見。
3、能捕蟲的瓶子草
瓶子草是著名的捕蟲植物。瓶子草的葉子是十分有效的捕蟲具,它們的瓶是朝上,瓶口周圍的蜜腺所分泌的蜜汁以及瓶蓋的鮮艷色澤,都能不斷地引誘各種昆蟲前來光顧,當這些昆蟲紛紛跌入瓶內,便再也出不來了,因為瓶體內壁上。長滿倒刺,可以防止昆蟲外逃。昆蟲落入瓶體后,瓶體即分泌一種含有解朊酶的液體,將昆蟲淹死,并使昆蟲體內的蛋白質溶解,被瓶壁上的腺體所吸收。
4、會“下雨”的樹
浙江省云和縣云豐村有一棵百歲黃檀樹,1985年,這個地區干旱少雨。而這棵黃檀樹在7月初竟“下起雨來了”。中午時分人站在樹下,豆大的雨點不斷地從樹上落下,3~5分鐘便將人全身淋濕。天氣越是晴朗,光照越是猛烈,它的“降雨”量就越大。海南島瓊海縣萬泉區文同小學內有一棵古樹,1987年夏天連日降下“甘霖”。每天中午,烈日之下,這棵樹就下起蒙蒙“細雨”。夜半時分,則淅淅瀝瀝,下個不停。
5、會“走路”的樹
南美洲生長著一種既有趣又奇特的植物,名叫卷柏。每當氣候干旱,嚴重缺水的時候,它會自己把根從土壤里撥出來,搖身一變,讓整個身體卷縮成一個圓球狀,變得又輕又圓,只要稍有一點兒風,它就能隨風在地面上滾動。一旦滾到水分充足的地方,圓球就迅速地打開,恢復“廬山真面目”。根重新再鉆到土壤里,暫時安居下來。
6、笑樹
非洲東部盧旺達的首都基加利,有個芝密達蘭哈德植物園,園里有一種會發出“哈!哈!”笑聲的樹。笑樹是一種小喬木,能長到七八米高,樹干深褐色,葉子橢圓形。每個枝杈間長有一個皮果,形狀像鈴鐺。皮果內生有許多小滾珠似的皮蕊,能在果皮里滾動。皮果的殼上長了許多斑點般的小孔,每當微風吹來,皮蕊在里面滾動,就會發出“哈!哈!”的聲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