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悉,本次會議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、光伏們主辦,行業專家、企業代表等眾多與會嘉賓就政策解讀、電價競爭模式下的光伏電站設計及設備選型、產品及系統優化的進步、工程管理經驗分享、海外光伏電站開發模式等話題進行了探討和分享。
今年1月,國家發改委、國家能源局發布《關于積極推進風電、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》;2月中旬以來,國家能源局、國家發改委、財政部及光伏行業相關企業、專家、協會多次召開通氣會、座談會,就即將出臺的2019年光伏發電建設管理辦法征求各方意見,這一系列舉動為“531”新政后一度遭遇“寒流”的光伏企業提振了信心。
補貼項目仍為首選
“2019年,對光伏產業來說,是承上啟下的過渡年,一方面要承接2018年發展模式調整后的變化,另一方面要控制新增規模的補貼需求,繼續向無補貼、平價上網方向努力邁進。”多家企業負責人表示。
據目前最新公布的意見征求方案,新政以“是否需要補貼”為標準,將光伏發電項目分為兩類;同時,強調堅持市場導向,對于享受補貼的項目,實行競爭配置,堅持電價競爭機制,各省指標規模的配置也要使用競爭手段。
雖然目前新政還未出臺,三類資源區集中式電站招標上限電價尚未確定,但業內對該方案表示認同。
“不同地區日照資源不同,將其作為競爭標準是合理的。”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總裁陸川說,“不管最終執行哪種競價模式,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都有利,有助于不同技術路線的發展,以度電成本論英雄。”
“能源主管部門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,在推進原有享受補貼項目規劃的同時,大力推進平價項目的建設。”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陶冶表示,“目前預計,2019年光伏扶貧和領跑者基地項目新增裝機規模將在9吉瓦左右,競價一般工商業及地面電站占36-38吉瓦,而平價項目在今年沒有綠證交易收入的預期下,體量可能不大,約為2-3吉瓦。”
這與企業規劃相吻合。陸川透露:“基于此前建設領跑者基地項目的經驗,我們首先選擇參與領跑者基地增補項目的招標,其次參與競價項目,最后選擇參與平價基地項目。”